女孩摔打男嬰花店電梯監控畫面
  近日重慶發生的女孩電梯內摔打男嬰事件網站優化引來多方關註。小區電梯內監控錄像顯示,一名十一二歲的小女孩摔打男嬰,最後將他扔出電梯。最新消息是,被摔男嬰已蘇醒,目前生命體徵平穩,近日將進行手術,醫生表示“手術風險極大”。    
  為社會所矚目的摔嬰慘劇,今年已發生了兩起。“停車爭執中男子摔死兩歲女嬰”的當事人將要接受法律的懲處整合負債。相對於成年人出於報複心理而做出傷天害理的事,重慶的女小學生為何傷人、“如何”摔嬰,依然存在種種疑點。
  但僅以小女孩在電梯里摔打嬰兒的畫面,足以讓人震驚。無論最終調查結果如何,人們似乎都急於給出自己的解釋。“反社會人格”、“精神病態”……此類說法不絕於耳。應該說,在得出以證據為基礎的解釋之前,這些標簽用起來相當方便,但假如做一番深究,這些說法卻似是而非。比如,心理學家對於“反社會人格”的認定相蒸烤箱當嚴格,一般來說,專指18歲以上成年人中存在的異常人格。這個年齡分界非常重要,以便區別於一般的青春反叛期。
  而且,反社會人格可以通過藥物進行治療,然而小孩必須有長期的極端行為才能進行這樣的診斷,但現實情seo況是,現在許多所謂的正常小孩也會有著異常行為階段(上網搜索一下“熊孩子”,兒童異常行為的案例可謂層出不窮、觸目驚心)。兩年前有部英國電影《凱文怎麼了》(港譯《我的兒子是惡魔》)講述了一個頗為極端的故事:一個從小行為乖張的小孩,最後製造了一起校園慘案,殺死了自己的父親和妹妹。影片中寫母親出事後去探監,問“你為什麼要這樣”,兒子的回答是:“我原來知道我為什麼要這樣做,現在反倒不知道了。”
  “連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”,不僅是兒童,我想也是許多成年人有過的經驗。兒童突然而起的憤怒、不受控制的舉動從哪裡來,科學似乎依然無法給出有力的解釋。不僅如此,在我翻閱的研究變態行為的兒童心理學文獻中,還有所謂反社會人格、精神障礙的研究材料中,目前為止,這些行為用藥物、心理輔導或者行為療法都無法根治。
  無法解釋、無法根治的事情,簡單譴責估計也無多大用處。家長配合調查並承擔民事責任、醫療機構和社會保障機制緊急啟動和響應,似乎是更可行、也是人們力所能及的做法。假如我們的社會普遍存在如下一種心態,即對可以解釋的暴行無動於衷、噤若寒蟬,對無法解釋的人倫慘劇熱衷譴責,只能說,這樣的心態並不可取。 □麥嘈
(編輯:SN075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r76trlx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